纠正: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而采取的措施。

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不合格的原因而采取的措施。

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者趋势发生的原因而采取的措施。

共同点:

1)都是措施;
2)都针对已发现的不合格的情况下。

不同点:

纠正的目的消除这次已发现的不合格,不能够避免下次再次发生;
纠正措施针对了已发现不合格的根本原因,所以起到预防的目的。

预防措施 VS纠正措施
共同点:1)都是措施;2)都起到预防的作用。
不同点:1)预防措施在没有发生不合格前提下(往往从数据分析得到这种预见和趋势);纠正措施在已发生不合格情况下;2)纠正措施的作用是预防不合格再次发生而预防措施的作用是预防不合格的发生!

 

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是为了防止未来很可能发生的项目绩效严重不利偏差而采取的措施,以使未来的项目绩效符合项目计划的要求。如果预计未来的不利绩效偏差很可能会超出控制临界值,那么就必须采取预防措施。例如,预计项目完工时成本将严重超支,就必须采取措施来预防这种超支的发生。预防措施可用于预防项目范围、进度、成本和质量的严重不利偏差的产生。要采取预防措施,必须要以变更请求的方式提出,经过批准后方可执行。

纠正措施

纠正措施是针对实际已经发生且超过控制临界值的项目绩效不利偏差而采取的措施,以把项目绩效拉回到项目计划的要求上来。纠正措施可以用来解决范围、进度、成本和质量等方面的过大不利偏差。为了使纠正措施能彻底解决偏差问题,所有的纠正措施建议必须以变更请求的形式提出,并在经全面的综合评审后才能被批准或否决。

缺陷补救

缺陷补救是针对实际已经出现的项目可交付成果的功能缺陷(缺失所需的功能,或已有功能未达到技术要求)而采取的措施,以便使可交付成果的功能符合项目的范围和质量要求。范围要求是指必须有哪些功能,质量要求是指功能必须满足哪些技术参数。缺陷补救措施建议必须以变更请求的形式提出,并在经全面的综合评审后才能被批准或否决。

三者之间的区别

这三者之间比较容易混淆的一般是两组,“预防和纠正措施”,“纠正和缺陷补救措施”。

预防和纠正措施区别:

  1. 采取的时间点不同,在严重不利偏差发生之前采取预防措施。在严重不利偏差发生之后,则采取纠正措施。
  2. 对项目监控的作用不同。预防措施是事前采取的主动方法。由于偏差还未发生,对项目目标还没有产生实际影响,所以采取预防措施的代价较小。纠正措施是事后采取的被动方法。由于偏差已经发生,已对项目目标造成不利影响,所以采取纠正措施的代价较大。

纠正和缺陷补救措施区别:

  1. 对象不同。纠正措施针对项目活动执行过程中的偏差,缺陷补救则针对可交付成果的功能缺陷。纠正措施针对项目活动(做事的过程),而缺陷补救针对活动的结果(可交付成果)。
  2. 问题严重程度不同。在质量控制图中,如果质量偏差突破了控制界限,但并未突破规格界限,那就只需要采取纠正措施。一旦质量偏差突破规格界限,就意味着出现了产品质量缺陷,那就必须进行缺陷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