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是质量管理界著名的戴明环,最初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博士提出,并由日籍美裔质量管理学家戴明采纳、宣传并获得推广。PDCA循环包括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个阶段,是开展质量管理最基本的方法。PDCA不仅在质量管理工作中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其他项目的管理工作中也得到了延伸和应用。

1、P (plan) 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规划的制定。
2、D (Do) 执行,根据已知的信息,设计具体的方法、方案和计划布局;再根据设计和布局,进行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
3、C (check) 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
4、A (action)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引起重视。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以上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周而复始的进行,一个循环完了,解决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这样阶梯式上升的。
PDCA循环是 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PDCA循环不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运用,也适用于一切循序渐进的管理工作。

一、用PDCA环解构每一个知识领域

实际上,PDCA中的“P”、“D”、“C”与五大过程组的规划、执行、监控等过程组是一 一对应的,具体来说:

  • P:为各领域制定管理计划、目标(或基准)及执行规范(比如质量管理里面叫规程,也就是事先规定的过程)及控制方法,属规划过程。

  • D:执行既定的规程和计划以达成既定的目标(或基准),属执行过程。

  • C:定期或不定期地测量和评估实际绩效与计划的偏差,属监控过程。

关键在于理解PDCA中的“A”与过程组之间的对应关系。实际上,“A”是在“C”发现偏差时将采取各种处理措施。简而言之,“A”其实就是整合管理知识领域的“实施整体变更控制”过程中的各种变更措施(包括四种场景,具体见第6讲)。应当特别留意的是,当“C”中发现的误差在允许范围内时,A不一定会发生,否则PDCA就是无限循环了。对于PDCA环来说,A是循环衔接的关键。总结来说,A可能存在以下几个场景:

  • C中未发现超出规定的偏差,因此无需进入A这一环节。
  • C中未发现超出规定的偏差,但是分析表明绩效有走坏的趋势,A为预防措施。
  • C中发现偏差,A为纠正或者缺陷补救,无需重新规划,但是需要重新执行。
  • C中发现的偏差让原有的计划不再可行,需要重新调整计划,并重新执行。

    可用PDCA循环来分别解构整合管理和其他九个知识领域。其中除整合管理外的其他九个知识领域的管理过程(组)与PDCA环的对应关系如下:

用PDCA环解构整合管理外的其他9个知识领域在一个管理循环进入到了C环节,而且A又不再需要开展的时候,则这一循环暂时结束。对于整合管理知识领域,可巧妙地在PDCA环的基础上增加一首一尾来构造一个I-PDCA-C结构,其中启动和收尾是一次性的,非反复执行的。具体如下:

用I-PDCA-C解构整合管理领域在一个整合管理循环进入到了C环节,而且A又不再需要开展的时候,则认为这个项目(或者阶段)就可以进入收尾阶段了。其中,整合管理与其他知识领域之间的区别除了整合管理具有启动和收尾过程外,两者之间的PDCA实际是出于不同层面的,一个是单个知识领域层面,一个是整合层面,但是其中的A都属于整合管理层面的实施整体变更控制。具体总结如下。

 图片

    其中:
    1)对于没有执行过程的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范围管理三个领域,D就是整合管理领域的“指导与管理项目工作”这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推进进度、形成可交付成果、并产生相应的成本。    2)A作为用来处理偏差的各种措施均是来自于整合管理的实施整体变更控制这一过程,任何一个领域的变更都可能影响其他领域,无所谓每个知识领域独自的变更管理过程。

二、关于PDCA中的C与A

正如前面一节所述,PDCA中的C和A都是监控过程要开展的活动 。监控过程组负责发现实际工作(绩效)与计划(基准)之间的偏差并提出解决举措和建议,所有九知识领域都有相应的工作绩效。其中进度、质量、成本、范围等知识领域的绩效一般采用定量或者高度结构化数据来描述,沟通、相关方参与、资源、采购、风险等知识领域的绩效更多可能采用定性或者非结构化的数据来描述。

图片

项目控制的总体流程各知识领域有各知识领域的控制活动,整合管理有整体监控活动。下图展示了两个层面的监控过程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图片

项目控制的两个层次其中:

  • 工作绩效数据是执行过程中收集到的原始观察结果和数值,如已完成的工作、关键绩效指标等,来自整合管理的“指导和管理项目工作”过程。大型的项目往往借助各种PMIS(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来进行管理,相应地将在这些系统中形成大量的工作绩效数据。
  • 其它九个知识领域的控制过程对上述工作绩效数据进行各种统计分析并得到相应的工作绩效信息,如可交付成果状态、变更落实情况和预测的尚需完工估算。
  • 整合管理中的“监控项目工作”过程为了制定决策或行动而对其它九个领域的工作绩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并汇编出相应的工作绩效报告,如状态报告、备忘录等。

项目工作绩效数据、工作绩效信息、工作绩效报告三者的区别如下: 项目管理中偏差的外在表现

图片

为帮助各位读者更直观地理解各知识领域的偏差,下表列举了各知识领域在监控过程中可能发现的部分偏差场景。
项目管理中偏差的外在表现

图片

文章源于百度文库,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 1759352@qq.com